推广 热搜: 化学  高中  数学  初中  英语  小学 

如何让孩子变勇敢?

   日期:2024-04-27     来源:www.aliqcb.com    浏览:663    
文章简介:有如此一则小故事:两位母亲分别携带我们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。当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,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,不小心都摔倒了。

有如此一则小故事:两位母亲分别携带我们的孩子在公园里玩耍。当看到漂亮的蝴蝶在草地上翩翩起舞时,两个孩子奔跑着去追赶,不小心都摔倒了。

一位母亲快点跑过去,抱住孩子心疼地说:乖乖,摔疼了吧?孩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:我好疼啊。而另一位母亲则站在旁边,淡淡地说:没关系,自己爬起来。这位孩子若无其事地爬起来,又继续奔跑着玩去了。

同样是摔跤,为何有些孩子看上去脆弱娇气,而有些孩子却表现得坚强勇敢呢?这跟两位母亲不一样的表现有关。前一位母亲紧张不安的态度在暗示孩子,摔跤是非常疼痛的,从而在心理上增加了孩子疼痛的感觉,使孩子变得娇嫩,这是消极的暗示。而另一位母亲淡然平静的态度却暗示着孩子,摔跤没什么大不了,自己应该勇敢爬起来,这是积极的暗示。

心理学家说,暗示是指通过语言、手势、表情等施加心理影响的过程,暗示的结果是使受暗示的人在心理、情绪、兴趣、意志方面发生变化。暗示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暗,在潜移默化、无声无息中影响孩子稚嫩的心灵。

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。与说理教育相比,暗示教育能融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,含蓄而委婉,防止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和逆反心理,使孩子于无形中培养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举止、与坚强的情感意志。据调查,有接近90%在品质、意识、和智商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,年幼的时期都感受过来自己家里长的积极暗示。

幼小的孩子在心理上具备容易同意暗示的特征,可塑性非常强,所以,父母应注意善用积极暗示,防止消极暗示。父母从那几个方面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呢?

语言暗示

*设喻法

教育孩子时,晓之以理的理,不肯定非要直白地讲出,有时通过设喻、讲故事、做游戏、角色体验等点拨启发孩子,让其从中了解道理,能达到非常不错的教育目的。

*对比法

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,父母使用对比的方法,给孩子树立榜样,借助榜样的力量感染孩子,使其不断进步,注意适合运用暗示性对比,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信心。

*激将法

好胜心强是孩子的天性,日常父母可以用暗示性的语言激起孩子的好胜心,总是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效,促进他非常快去完成某项事情或达到某种需要。

非语言暗示

神态表情

神态表情是人心灵和内在情感的直接表现,父母可借用神态表情给孩子积极的暗示教育。孩子独立完成一件事时,给孩子赞赏、一定的眼神,让孩子领会到成功的愉悦;孩子遇见挫折时,给孩子鼓励、安慰、抚摸的目光,让孩子感觉到勇气和力量。这类饱含情感和爱的积极暗示,能对孩子产生更大的影响。

行为举止

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孩子,为孩子所效仿。父母自觉排队,用行为暗示孩子,插队的人是不受青睐的;在公共场合不随地乱丢果皮纸屑,也会让孩子掌握自觉把垃圾丢到垃圾桶里。父母好的行为举止都在无形中暗示孩子正确的道德、行为规范。

暗示用得好,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,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,对于培养孩子规范的举止、优良的品性、好的习惯具备非常重要的意义。让大家多给孩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吧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相关推荐

推荐图文
今日推荐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积分换礼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